何小竹大事年表
作者:何小竹

★1963年5月8日:出生于重庆市彭水苗族、土家族自治县县城的一个教师家庭。父亲何祖盛,苗族后裔。母亲罗文秀,汉族。母亲为我取名何小竹。

★1968年:随父亲到位于彭水县鹿角区一个林场的“五·七”干校居住三个月。学会辨认蘑菇和编织竹器。

★1969年:春季,目睹母亲站于乒乓桌上被批斗的情景。目睹“武斗”情景。秋季,入母亲执教的小学(彭水县高谷区中心校)。母亲成为我的班主任、语文教师、算术教师及音乐教师。

【70年代】
★1970年:春季,因母亲工作调动,转学至下塘乡小学。学会打鸟、摸鱼和挑水。曾经给自己改名何向东(心向毛泽东之意),因未获母亲认可,只使用了一学期便作废。夏季,到姐姐插队的“知青点”度暑假。
★1971年:秋季,因母亲独自带三个孩子(我、大妹双梅、幺妹春兰)太辛苦,我转学至父亲工作的县城,入汉葭镇第二小学。学会写“批林批孔”大批判文章,以及“记一件有意义的事”一类的语文作文。在县烈士墓宣誓加入“红小兵”。
★1972年:夏天,读高尔基自传小说改编的连环画《童年》、《在人间》、《我的大学》。同时读到的连环画还有: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。在露天广场看纪录片《钢琴协奏曲“黄河”》。陆续观看到《白毛女》、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红灯记》、《红色娘子军》等被称为“革命样板戏”的影片。
★1973年:夏天,读父亲买回来的小说《向阳院的故事》、《新来的小石柱》及《越南短篇战斗故事选》。自己在县图书馆连续借阅《十万个为什么?》。冬天,父亲为我买来一把二胡,开始跟三表哥(罗运生)学拉二胡。学会的第一首曲子是《我爱北京天安门》。与三表哥的朋友秘密听被查禁的老唱片:瞎子阿炳演奏的二胡曲《二泉映月》等。
★1974年:春季,小学肄业,进入彭水中学读初中。参加学校“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”。课余,除阅读了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小说版外,还读到小说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、《青春之歌》、《林海雪原》、《敌后武工队》。其间,开始学习绘画。
★1975年:夏天,赴酉阳县参加涪陵地区中学生文艺调演。从电影上看见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二胡协奏曲《江河水》。冬天,参加学校组织的“学工学农巡回演出”。读《水浒传》和《红楼梦》。
★1976年:春季,办“反击右倾翻案风”的墙报,学习书法(隶书)。夏季,带着二胡和作文本去表舅(淳世华)执教的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度暑假,目睹表舅写作小说的情景,萌发将来长大了做作家的念头。秋季,拜万之角为师,学习中国画。冬季,学校组织到海拔800米高的云顶山开荒种茶,目睹同学掉进地坑死亡。“文革”结束。毛泽东逝世,学校举行哀悼会,学会编扎花圈。从广播里听到粉碎“四人帮”的消息。
★1977年,春季,拜潭炳元为师,学习素描和水粉画。秋季,升入彭水中学高中。在我的要求下,父母为我订阅了《世界文学》和《人民文学》两份杂志。把“将来当作家”的想法告诉最要好的同学岳晋川和孙少坚。
★1978年:秋、冬,报考涪陵地区歌舞团,通过县里的初试和地区的复试。复试演奏的曲目为《台湾人民盼解放》和《金珠玛米赞》。获录取。退学。学会骑自行车。
★1979年1月8日:正式到涪陵地区歌舞团报到,成为一名乐队演奏员。春天,参加排练和演出了民族器乐曲《春江花月夜》和《荷花舞曲》。参演话剧《一双绣花鞋》(扮演群众角色卖炒米糖开水的老头和革命学生)。从臧克家编选的《中国新诗选》中读到胡适、刘半农、郭沫若、艾青、藏克家、田间、殷夫等人的新诗。在一位年长我十多岁的同事(吴世康,板胡演奏员兼团医)的推荐下,开始从图书馆借阅《约翰?克利斯朵夫》、《大卫?科波菲尔》、《幻灭》、《悲惨世界》、《红与黑》、《一生》、《战争与和平》、《复活》、《猎人笔记》、《卡拉玛佐夫兄弟》等十九世纪世界文学名著。从一本叫《未名湖》的北大校园刊物上,零星读到北岛、芒克和洛尔加的“现代诗”。自己开始在日记本上尝试诗歌写作。每月与家乡的表舅和三表哥通信,探讨文学写作和人生意义。开始与同事也是同乡的舞蹈演员安柯恋爱。

【80年代】
★1980年:订阅《外国文艺》、《世界文学》杂志。认识《乌江》杂志编辑、诗人华万里,在《乌江》杂志发表诗歌(标题忘了,是一组模仿“朦胧诗”又带“元曲”风味的习作)。认识周犁、陶炼、李伟民、李霞、巴铁等涪陵本地诗人。与陶炼等诗友办油印刊物《坟草》,仅出一期,夭折。购买《马雅可夫斯基诗选》、《雪莱诗选》、《歌德诗选》、《拜伦诗选》、《草叶集》(惠特曼)、《萤火集》(泰戈尔)、《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》、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》等诗集,以及陆续再版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经典小说及相关文论集。
★1981年:经同事(冯小波,小提琴手)推荐,读毛姆的小说《月亮与六辩士》、《刀锋》和《毛姆短篇小说选》。阅读高尔基和契珂夫的戏剧作品。阅读介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。继续在《乌江》杂志发表诗歌。在同事(刘洪,琵琶演奏员)处看到《星星诗刊》,读到顾城《远与近》等诗歌。在《中国青年报》副刊读到北岛的诗歌《迷途》。
★1983年:认识朱亚宁、陈乐陵、杨顺礼、陈川、任光明等本地作家和诗人。在朱亚宁的推荐下,开始接触卡夫卡、罗布-格里耶、艾?巴?辛格、史蒂文斯、T?S?艾略特、庞德、叶芝等“现代主义”作家作品。同年,参加四川省青年文学创作会,会上认识周伦佑、廖亦武等诗人。在《星星诗刊》发表诗歌《你说》。
★1984年:认识李亚伟、二毛等“莽汉主义”诗人。读到李亚伟的《硬汉们》、《我是中国》、《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》、《老张和他遮天闭日的爱情》,胡冬的《乘一艘吗慢船去巴黎》、万夏的《红瓦》,马松的《咖啡馆之歌》等“莽汉”诗。受其“地下诗歌”观念影响,放弃给官方刊物投稿,开始写自己想写的作品。谢绝了加入“莽汉”诗派的邀请,但与“莽汉”诗人过从甚密,多次在一些聚会(包括大学举办的讲座)上为听众朗诵李亚伟等“莽汉”诗人的作品。写出《鬼城》、《巴国王》等组诗。成都成立带民间性质的“四川青年诗人协会”,李亚伟受命从酉阳出来,与我筹办“涪陵分会”,但因大家积极性不高,未能成立。由万夏主编的民间刊物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》出刊,在上面第一次读到杨黎的《怪客》等诗歌。读马尔克斯小说《百年孤独》。
★1985年:与李亚伟、杨顺礼等编辑民间刊物《中国当代实验诗歌》。时逢廖亦武从成都迁居涪陵,便邀请其参与编辑。同时,万夏“周游列国”回来路过涪陵,为《中国当代实验诗歌》带来韩东、丁当等“他们”诗派的诗歌稿件。我本人在这期杂志上发表了后来被称为“巫术诗”的组诗《巴国王》。办刊期间,我也与于坚等外地诗人建立起通讯关系。同年底,周伦佑来信告知将创办民间刊物《非非》,邀我加入。我寄去《梦见苹果和鱼的安》、《一种语言》、《菖蒲》等十多首诗。读《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》。认识还是师专学生的诗人冉冉。
★1986年:与安柯结婚。《非非》第一期出刊。我寄去的十多首诗被周伦佑冠以《鬼城》的总题在《非非》创刊号上发表。周伦佑来信邀我去西昌。此时,已是夏天,我因为在剧团组织员工“罢演”受到“记过”处分,决定借此机会和新婚妻子外出散心,便接受邀请,到了西昌。在西昌第一次与蓝马、刘涛夫妇,吉木狼格、杨萍夫妇等“非非”同人见面。同年,组诗《黑森林》(7首)在《人民文学》发表。《作家》杂志转发了《非非》创刊号上的《鬼城》(10首)。认识“整体主义”诗人宋炜。
★1987年:女儿出生,取名桑桑。经土家族作家陈川推荐,参加在贵州威宁县举办的“全国首届苗族文学研讨会”。认识伍略、龙建刚等苗族作家和诗人。同年,在西昌参加“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”。认识木斧、意西泽仁、阿来、吉狄马加、倮伍拉且等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。再次与周伦佑、蓝马、吉木狼格、文康等“非非”同人见面。路过成都,与“整体主义”诗人石光华见面。组诗《第马着欧的城》在《非非》第二期发表。认识诗人冉云飞。
★1988年:写作《组诗》。春天,与周伦佑、廖亦武、苟明军、巴铁一道参加《诗刊》社在扬州举办的“运河笔会”。会上认识韩东、邹静之、老木、何锐等诗人和评论家。在成都,与杨黎、小安、尚仲敏等“非非”同人第一次见面。在杨黎家认识诗人孙文波。认识杨黎的中学同学王镜、魏国、铁蛋等。夏天,参加中国作协和《民族文学》杂志社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举办的“长白山笔会”,认识壮族作家岑献清,以及张律、金一、金光哲等朝鲜族诗人、作家。张律送我马尔克斯的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。在长春认识诗人郭力家。秋天,离开涪陵地区歌舞团,去黔江地区文化局报到,成为一名公务员。在黔江认识杨见、饶昆明、许显昌、何炬学、况洪波、孙亚西、屈银安等苗族、土家族诗人、作家。
★1989年:《组诗》在《非非》第三期“作品专号”上发表。参加在康定海螺沟风景区举办的“四川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笔会”,认识唯色、列美平措、索郎仁称等藏族诗人、作家。因廖亦武、李亚伟案,被黔江公安处传讯。参加在贵州松桃举办的“第二届全国苗族文学研讨会”。在松桃认识画家刘华忠。在成都认识胡东,并由胡东带去翟永明家,认识诗人翟永明及其丈夫、画家何多苓。在彭水吴建国(即苗族诗人第代着冬)家,第一次碰到正在川东一带流浪的马松。接西川来信,告知海子卧轨自杀的消息。写作《雪中的电报》和《序列》等诗。出版诗集《梦见苹果和鱼的安》。参加《星星诗刊》在李白故居江油举办的诗会,认识倮伍沐嘎、席永君、谯兰萍、崔雅梅等诗人。

【90年代】
★1990年:组诗《黑森林》获国家民委、中国作家协会“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”。参加在秀山县举办的“四川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笔会”,认识吴加敏、阿库乌雾、阿苏越尔等少数民族作家、诗人。
★1991年:在意西泽仁、钟庆成的争取下,被聘为四川省文学院(现巴金文学院)创作员。长诗《爱情歌谣》在《萌芽》杂志发表。认识作家胡纬莳。出版诗集《回头的羊》。在重庆认识“整体主义”诗人刘太亨。
★1992年:年初,返回黔江文化局上班。5月,离开单位“下海”,与蓝马、杨黎、吉木狼格、尚仲敏合办公司,经营广告业务。出任诗歌公司经理。诗集《梦见苹果和鱼的安》获“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”。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认识诗人柏桦、胡晓波、赵野、李元胜、孙建军。为公司创作《嗨,的士》等歌词。写作《试着用平常的语言》、《川戏》、《狄安娜》等诗歌。长诗《序列》在《非非作品稿件集》上发表。认识吉木狼格的朋友米建华(拐拐)。
★1993年:与杨黎搭档,创办“矛盾广告传播公司”,同时经营“大音棚”夜总会。第一次与于坚在成都见面。因娱乐场所治安问题,两次被公安机关“暂扣”。《诗探索》发表李震为《组诗》写的长篇评论。长诗《爱情歌谣》获“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奖”。
★1994年:冬,离家出走,在昆明小住半月,写出《1994年冬在昆明》、《在昆明听张宇光谈西藏》、《圆通寺》等十多首诗。回成都,写出《不是一头牛,而是一群牛》、《李医生在扬树下栓马》、《福尔沱道班》等一批我自己称为“新作品”的诗歌。与杨黎合出《新作品》打印诗集,并邮寄给四面八方的朋友。其中部分作品在《西藏文学》和《作家》等杂志发表。在成都与朱文第一次见面。认识诗人吴克勤。
★1996年:“大音棚”夜总会关闭,回家写作。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《潘金莲回忆录》。写作短篇小说《明清茶楼》、《飞机从天上飞过》等。《明清茶楼》在《山花》发表。在《今天》杂志发表《不是一头牛,而是一群牛》等诗歌和文章《我与“非非”》。
★1997年:在朋友蒲卫平的努力下,《潘金莲回忆录》在《红岩》杂志发表。该杂志主编因发表此作品被撤职。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鉴定,结论为“无问题”。在民族饭店老总、土家族作家秦叙聪的支持下,主编该饭店企业报《民族饭店报》,解决了日常生计问题。在“卡夫卡书店”认识书店老板、诗人唐丹鸿。

★1998年:年初,受聘于同乡和好友张儒斌的公司,从事市场营销工作,进一步解决生计问题。冬天,经杨黎、胡小波推荐,接受赵野邀请,主编《一周生活》周刊。与作家中茂及诗人钟山共事,并认识中茂夫人、作家洁尘。邀请作家何大草为周刊开设乐评专栏。化名在该周刊上发表短篇小说《迪厅的两个女孩》。开始为翟迪、马小兵供职的《成都商报》写作专栏文章。
★1999年:辞去《一周生活》职务,与杨黎等人一起从事《电影作品》的改版工作。主持“电影与文学研讨会”,与韩东、朱文、于坚第二次见面。会上还认识了伊沙、欧宁、杨子等诗人,以及吴文光等电影人。会后,诗人们同去眉山游玩,在苏东坡故居策划编辑、出版《1999,中国诗年选》,受邀出任该“年选”主编。编委有杨黎、韩东、于坚和伊沙。出资人为诗人王敏。与杨黎去深圳出差,认识诗人徐敬亚、王小妮、朱凌波,与诗人宋词第二次见面。去珠海宋词家小住,第一次看见大海。回成都,写作《看见大海》等诗。改版后的《电影作品》只出一期便宣告夭折,回家继续写小说。冬天,在成都召开《1999,中国诗年选》编委会。为洁尘的《华丽转身》写序。《潘金莲回忆录》被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颜家文在《红岩》上读到,收入其编辑的一部小说合集《潘金莲,你好》于7月出版。短篇小说《飞机从天上飞过》在《花城》出版。

【2000年后】
★2000年:《1999,中国诗年选》出版。1月,与杨黎同去北京搞该书的首发式。认识沈浩波、颜俊、中岛、侯马、朵渔、徐江、巫昂、南人等诗人。接受《城市画报》记者吴梅采访。《小但家的聚会》、《推销员马小兵的白日梦》等多篇短篇小说在韩东编辑的《芙蓉》杂志发表。认识乌青、竖、肉、离、晶晶、张羞等诗人。与杨黎、韩东、王敏、乌青、竖创办“橡皮先锋文学网站”。为“橡皮网刊”撰写发刊词《佛门易进,魔道难入》。主编“橡皮网刊”。为刘涛、尹丽川、离、张小静等女诗人写作诗评。为朵渔写作诗评。继续编辑《2000,中国诗年选》,增加编委、乌青、李樯、尹丽川、朵渔、徐江。因资金问题,该“年选”未能正式出版,仅由乌青制作成电子书放置于“橡皮网站”供读者浏览。中篇小说《幸福生活的理由》在《山花》发表。继续在《芙蓉》发表短篇小说和诗歌。中篇小说《圈》在《芙蓉》发表。《芙蓉》发表林舟为《圈》写的评论文章,对小说的艺术性予以充分肯定。《作品与争鸣》转载《圈》,并配发两篇评论文章,文章一致认为该小说“低级、下流”。12月,受《城市画报》主编沈灏邀请,与洁尘、小你一道参加在海南三亚举办的笔会。写作《看见大海2》。
★2001年:年初,中篇小说《写作课》在《芙蓉》发表。年底,长篇小说《爱情歌谣》在《芙蓉》发表。在《城市画报》发表“女巫系列”短篇小说。接受《城市画报》记者西门媚采访。在成都与《芙蓉》主编萧元见面。在杨黎的“橡皮”酒吧见到诗人华秋,原来他是我的邻居。第一次读到王镜的诗,惊为天才。为棉棉小说《糖》写评论。在《香港风情》、《舞台与人生》等时尚杂志发表“女巫系列”小说。在“橡皮”酒吧认识诗人龚静染、蒋荣、李海洲,以及专栏作家沈宏非及诗人尹丽川、楚尘、李苇等。
★2002年:1月,长篇小说《爱情歌谣》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。8月,诗集《6个动词,或苹果》纳入韩东主编的“年代诗丛”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,诗人朱庆和为该诗集做责编。《芙蓉》大篇幅发表“女巫系列”短篇小说。10月,受聘于四川文艺出版社,加入由洁尘主持的“纵目工作室”,策划、编辑、出版了翟永明随笔集《纽约,纽约以西》。策划、编辑由唐丹鸿采写的《何多苓访谈录》和由韩东采写的《毛焰访谈录》两部书稿。开始写作新的长篇小说。与姜海、刘念、西门媚、笨笨、小你、中茂、戴新伟、阿潘、右耳、翟永明、安然、文迪等朋友组成运动小组,展开业余健身运动。冬天,去北京参观刘华忠个人画展,并为其画册写序。认识张3、张肆、马策、小虚、溜溜等诗人。为叶明新小说集写评论。为春树长篇小说《北京娃娃》写评论。认识作家甘薇,陆续在其编辑的《花溪》杂志发表《一个酷似马叉虫的女孩》等“女巫系列”小说。在成都认识作家阿美。
★2003年:7月,离开四川文艺出版社。小说集《女巫制造者》在华夏出版社出版。接受《信息时报》记者潘小娴采访。写出长篇小说中的两个章节:《聚会》和《苏无艳》。在成都认识诗人贺建飞。
★2004年:继续写作长篇小说。春天,受杨黎邀请,去北京,在猜火车酒吧参加《橡皮年鉴?诗歌卷》首发式。认识吴又、张稀稀、苏非舒等诗人。受《星星诗刊》执行主编、诗人梁平之约,在《星星诗刊》发表《观音》、《清早起来读哲学》等新作八首及随笔《我为什么写诗》。